作者:www.wool-melton.com | 来源:www.wool-melton.com | 日期:2017-1-2 1:00:19 | 点击率: |
1、区别经纬向 拿到要分析的织物,要分清经纬向,这样才能报出比较正确、合理的规格。要区别经纬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密度特点:经密一般高于纬密。 纤度特点:如果经纬所用的原料不同,一般经向原料的纤度较细,纬向较粗。 纱线类形特点:如果织物的经纬向中的一向为股线(2根或以上合股),另一向为单纱,一般股线向为经向,单纱为纬向。 2、识别原料 (1)外观识别:主要从形态、光泽、强力等方面观察 羊毛:纤维比较蓬松,光泽自然柔和,单纤维(一根纱或丝由多根单纤维组成)较粗,用手触摸弹性比较好,手感比较舒适。 蚕丝:光泽自然、柔和,纤度(表示丝或纱的粗细)较细,强度比较高。 棉:光泽自然,纤维在干湿条件下强力变化小,既在干态下用手拉强力与湿态下手拉强力的变化小。 麻:纤维表面有自然粗节,手感较硬,有凉爽的感觉,在湿态下强力明显高于干态。 粘胶纤维:手感柔软,弹性较差。特别是在湿态条件下,强力很差。 铜氨纤维:相对粘胶丝,光泽比较柔和,且单纤较细,是纤维素纤维中单丝纤度细的一种纤维。 醋酸纤维:是纤维素纤维中光泽接近桑蚕丝的纤维,但强力比较差。 合成纤维:形态光泽各异,干、湿条件下强力均比较好。 (2)燃烧法 蛋白质纤维:燃烧时有类似烧毛发的臭味,燃烧后产生松、脆黑球。植物纤维与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除外),燃烧时无明显异味,燃烧后留下类似烧纸后灰白色灰烬。 醋酸纤维:燃烧时有比较明显的酸味,燃烧后纤维结成浅色硬块。 合成纤维:燃烧时无明显异味,燃烧后纤维结成硬块。 (3)助剂检测法:绝大多数的纤维使用以上二种方法后都能区别出纤维的类别。但是随着纺织发展。通过整理,改变了织物的表面效果,因此除了使用以上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助剂和借助仪器对纤维作进一步剖析,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如合成纤维中常用的纤维是涤纶和锦纶,无论从外观还是强度,肉眼一下子很难区分,但是如果利用二种纤维对酸的反应就可以比较容易将它们区分开来。如准备一小瓶蚁酸溶液,将待区分的纤维放入溶液中,锦纶很快就会溶解掉,而涤纶表面则无变化。 (4)显微镜观测法:每种纤维都有长相,如桑蚕丝的横截面为不规则三角形;羊毛纤维和棉纤维为中空形纤维;羊毛表面有鳞片存在;麻纤维的纤度不匀。而人造纤维虽然也可以仿照天然纤维的不同的截面,但是在一束丝(纱)中,且纤度也均匀。因此对于某些外观仿真度较好、多种纤维混纺的纤维而言,一下子较难区分的织物用显微镜观测法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3、确定经纬密度 用密度计或密度尺测量出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 |
4、纤度(条份)分析
纤度(条份)分析: 纤度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织物的纱支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称重法:取90厘米(或90厘米的倍数或约数)长的丝(纱)线,在天平上称得其毫克数(0.01克)即为旦尼尔(D)数。如是短纤维纱线,再换算成相应的纤度单位。如90厘米长的丝或纱称重为100毫克,即为100D。
100D=9000/100=90N
100D=5315/100=53S
由于所需测算的纤维一般都从成品面料上取得,从纱线到织布再到染色(印花),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而每道工序的进行对原料的重量都会有影响,如织造有织缩,染色有染缩率,加捻有捻缩率,这些都会使单位长度内的纱线变粗(重),而有些工序又会使纤维变细(轻),如织物经过精炼会去除纤维中的丝胶、油脂等杂质;在织造、染色过程中会使部分短纤维脱落;为了使涤纶织物的手感变得柔软,用烧碱将面料进行减量等等。因此,对于以上所测得的纱(丝)的条份,一定要经过对面料工艺的推断对数据加以综合调整,才能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纤度数。
(2)比较法:有些样品小,无法取得比较完整的纱(丝)线,而有的客人要求不能破坏样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比较法。收集一些已知纤度的纱线与需要了解的纱支进行比较,大致判断出该织物的纤度。
(3)特殊产品的纤度分析:
(a)弹力织物:有些织物的纤维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而这些伸缩性都是织物经过炼染工艺而得到的。因此,从纱线到成品纤度差异相当大,一般不易把握,对于这类织物,在测算纤度时需要根据面料的伸缩率大小加系数,一般在20%到40%左右。
(b)涤纶仿真丝织物:这类织物经纬线一般都加强捻,为了便于织造,纤维加强捻后要经过高温定型。因此手感、悬垂性都比较差。为了使织物有一个较好的触感和垂感,一般在织物整理过程中要对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即用烧碱将纤维表面腐蚀掉一点,这时纤维份量就会减轻,这个过程称之为“碱减量”。而碱减量的多少,根据产品的要求而定,轻簿型的织物,如涤纶雪纺、乔其、可以少减些,而仿麻类的织物,缎类织物可以多减一些。一般碱减量在15~25%之间。所以对于这类织物,在测算纤度时除了要考虑纤维因加捻度而产生的捻缩率外,还要将实际测得的纤度数乘上1.10~1.25的系数,这样才会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果。
5、面料重量分析
对于大块面料,可以借助工具将面料裁制成10平方厘米大小,再放到天平称重,得到的重量就是面料的重量。如果对于比较小的样品,可以将面料裁成至平行四边形,称得重量后再除以面积得到面料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