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ww.wool-melton.com | 来源:www.wool-melton.com | 日期:2016-12-27 22:49:05 | 点击率: |
1.使纺织品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如定(拉)幅、机械或化学防缩、防皱和热定型等。
2.增进纺织品外观:包括纺织品光泽、白度,增强或减弱纺织品表面绒毛。如增白、轧光、电光、亚文、磨毛、剪毛和缩呢等。
3.改善纺织品手感:主要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使纺织品获得诸如柔软、滑爽、丰满、硬挺、轻薄或厚实等综合性触摸感觉。如柔软、硬挺、增重等。
4.纺织品性能: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止日光、大气或等对纤维的损伤或侵蚀,延长纺织品使用寿命。如防蛀、防霉整理等。
5.赋予纺织品特殊性能:包括使纺织具有某种防护性能或其他特种功能。如阻燃、拒水、拒油、防紫外线和抗静电等。
羊绒面料的基本后整理方法有:稳定尺寸、改善外观的整理方法、改善手感优化性能的整理方法、使羊绒面料获得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整理方法、使羊绒面料高级化的整理方法、特殊要求的整理方法。后整理工艺如下:
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羊绒面料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屈曲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
2.拉幅
拉幅是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羊绒面料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尺寸进行烘干,使羊绒面料形态得以稳定的工艺过程,也称定幅整理。
上浆是指羊绒面料浸涂浆液并烘干以获得手感厚实和硬挺效果的整理过程。
热定型是使热塑性纤维及混纺或交织物形态相对稳定的工艺过程,主要用于受热后易收缩变形的锦纶或涤纶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物的加工。经热定型的羊绒面料,能尺寸稳定性,手感较为硬挺。
增白是利用光的补色原理增加纺织品的白度的工艺过程,又称加白。增白方法有上蓝和荧光增白两种。
6.轧光、电光和轧纹
轧光是利用纤维在湿热条件下的可塑性将羊绒面料表面轧平或轧出平行的细密斜纹,以增进织物光泽的工艺过程。平轧光是由硬辊和软辊组成硬轧点,羊绒面料经轧压后,纱线被压扁,表面光滑,光泽增强、手感硬挺。软轧光是由两只软辊组成软轧点,羊绒面料经轧压后,纱线稍扁平,光泽柔和、手感柔软。
轧纹是由刻有阳纹花纹的钢辊和软辊组成轧点,在热轧条件下,羊绒面料可获得呈现光泽的花纹。
用砂磨辊(或带)将羊绒面料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的工艺过程称为磨绒,又称磨毛,磨毛整理能使经纬纱同时产生绒毛,且绒毛短而密。
起毛是用密集的针或刺将织物表层的纤维剔起,形成一层绒毛的工艺过程,又称拉绒整理,起毛主要用于粗纺毛织物、腈纶织物和棉织物等。绒毛层可以羊绒面料的保暖性,改善外观并使手感柔软。
剪毛是用剪毛机剪去羊绒面料表面不需要的茸毛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使羊绒面料织纹清晰、表面光洁,或使起毛、起绒织物的绒毛或绒面整齐。一般毛织、丝绒、人造毛皮以及地毯等产品都需要剪毛。
用液态氨对棉织物进行处理,纤维中的内应力,改善其光泽和服用性能,减少织物缩水,增加回弹性、断裂强度和吸湿性,手感柔软、弹性好、尺寸稳定。
增重主要是为弥补丝织物经脱胶后的重量损失,使用化学方法使丝织物增加重量的工艺过程。方法主要:锡加重法、单宁加重法(不适用于白色或浅色丝织物)、树脂增重。
煮呢是羊毛织物在张力下用热水浴处理,使之平整顿秩序且后续湿处理中不易变形的工艺过程。主要用于精纺毛织物整理,在烧毛和洗呢后进行。煮呢整理能使织物获得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避免以后湿加工时发生变形、褶皱现象,手感也有改善。
缩绒整理是利用羊毛的毡缩性使毛织物紧密厚实并在表面形成绒毛的工艺过程,也称缩呢。缩绒可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外观,增加其保暖性。缩绒尤其适用于粗纺毛织物。
防毡缩整理是防止或减少毛织物在洗涤和服用中收缩变形,使服装尺寸稳定的工艺过程。其原理是用化学方法局部浸蚀鳞片,改变其表面状态,或在其表面覆盖一层聚合物,以及使纤维交织点粘着,从而去除产生毡缩的基础。
防皱整理是改变纤维原有成分和结构,其回弹性,使织物在服用中不易折皱的工艺过程。其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也可用于蚕丝织物。